销赃罪的判定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犯罪事实:包括销赃的次数、数量、金额等。
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故意:包括是否知道是犯罪所得或者是否知道是赃物而进行销赃。
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包括销赃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
犯罪人的认罪态度和悔罪表现:包括是否主动交代犯罪事实、是否积极赔偿损失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因素并不是绝对的标准,具体的判决结果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法律规定等因素综合考虑。同时,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应该依法办案,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
“销赃罪”已经改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构成窝赃、销赃罪要明知所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物品是犯罪所得的赃物。对于事实上窝藏、转移、收购或者销售了赃物,但确不知情的,不构成犯罪。犯罪所得的赃物,是指通过盗窃、抢劫、诈骗、贪污等犯罪获取的公私财物,包括金钱、物品等。明知是他人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代为出售的行为。明知是犯罪所得,低价收买归己,或低价收买后高价卖出从中渔利,也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行为。如果双方事前通谋,则以共同犯罪论处。依照刑法的规定,构成窝赃、销赃罪的,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构成窝赃、销赃罪包括四种行为:
1、其中窝藏是指将赃物隐藏起来,不让他人发现或者替犯罪人保存赃物,使司法机关不能获取;
2、转移是指将赃物转移到他处,以使侦查机关不能查获;
3、收购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收买赃物,个人为自己使用而买赃的不构成犯罪;
4、代为销售是指代犯罪人将赃物卖出的行为。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
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销赃罪量刑标准:
1.在我国,指明知是他人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代为出售的行为。
明知是犯罪所得,低价收买归己,或低价收买后高价卖出从中渔利,也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行为。
如果双方事前通谋,则以共同犯罪论处。
2.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
“明知”是构成本罪的的基本要素。
因此,搞清“明知”的具体含义,对及时揭露和打击犯罪分子,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3.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犯罪情节一般的,可以在三个月拘役至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情节严重的,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