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信阳一是土地肥沃,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和其他农作物,每年都能产出大量的粮食。另外信阳水系发达,鱼类产品丰富多样,所以历来被称作鱼米之乡,富饶之地。
信阳曾属楚地,战国末期秦国攻破楚国都城郢(今湖北荆州)后,楚国迁都到城阳城,也就是现在的信阳。虽然在信阳建都时间不长,但在楚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信阳深受楚文化的影响,而非以河南为代表的中原文化,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楚国春申君黄歇也是信阳人,信阳很多风俗习惯和人情往来与湖北相近,很多信阳人首选南下武汉定居,而非北上到河南郑州。
信阳在本省内与河南人文历史和风俗习惯格格不入,但与荆楚大地的湖北非常相似,比如信阳盛产水稻,信阳人以吃米饭为主,而不是河南主打的面食,烹饪上信阳更倾向于楚菜系,文化上更认同楚文化。很多信阳人想方设法加入湖北武汉,主要是因为距离武汉更近,历史文化归属感和风俗习惯归属感更强,而且武汉的科教实力和医疗条件都在中部居首,备受信阳人青睐,信阳甚至被调侃为“湖北信阳”。
信阳是在河南最南部的城市,他的很多风俗习惯来源于古代的楚国,就是现在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而且信阳的气候毕竟位于我国气候带的分界线淮河一线,所以很多气候是跟江南更加接近。
而河南的主食是大米而不是小麦,所以信阳的饮食习惯跟南方更为接近,还跟河南大部分地区吃面食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