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闽南炸鲨肉做法
时间:2025-05-12 20:47:02
答案

主要原料鲨鱼骨200g

辅料及调料:姜丝少许,盐2g,料酒20ml,生抽10ml,面粉适量,五香粉适量。

做法

1,主要原料鱼骨。

2,用剪刀顺着鱼骨的方向剪小块。

3,鱼骨里加入姜丝,料酒,盐,生抽,拌匀,腌制1小时左右。

4,腌制好的鱼骨,沾下面粉。

5,放在漏勺里,抖去多余的粉料。

6,锅中放入足量油,油温大致8成热的时候,下入鱼骨小火慢炸。

7, 小火炸至金黄色后捞出,控油

8,根据个人口味撒五香粉即可。

闽南炸醋肉一斤肉多少醋
答案

一斤醋肉加适量醋即可,视个人口味而定。

因为醋肉本身已经有醋味,再加醋过多会使口感变酸,影响口感。

所以根据个人口味适量调整即可。

另外,如果想要醋肉味道更好,可以加少许料酒、葱姜蒜等佐料来提味。

闽南热闹的风俗
答案

普渡、嫁妆、尾牙、车鼓弄、博饼(跋饼)、舞龙等。

1、普渡:普渡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至农历七月三十期间,每个村落都有特定的属于自己的“普渡”日。镇上村民过这个节日比较热闹,不亚于过春节。一般人家都要事先备好鸡鸭鱼肉等各种吃喝,摆上供桌,举行祭祖仪式,过后再宴请亲朋好友,吃喝一番。

2、嫁妆:闽南人在婚嫁中的嫁妆品种繁多,丰富多彩,其中有吃的,有穿的,也有日常用的,也有祭拜祖先与神明的供品,这些嫁妆都有其特殊的寓意。在吃的嫁妆礼品中,礼数最重当数“轿前猪脚”,要前后两腿,重量十至二十斤,以显示礼品份量。

3、尾牙: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在闽南及台湾盛行。每年月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闽南,台湾商人祭拜神明的日子,称为“做牙”。二月二日为最初的做牙,叫做“头牙”;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后一个做牙,所以叫“尾牙”。

4、车鼓弄:又称弄车鼓、车鼓阵,是中国闽南特别是同安地区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传统民俗娱乐形式。它是一种说唱、表演合一的传统歌舞艺术,它以动作朴实简单、易学易演,诙谐幽默的风格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从前乡村迎神赛会,农闲节目的庆祝活动以及新婚闹洞房等喜庆日子,都很盛行。几乎每个村落的老人都会说车鼓弄,三步进,三步退,弄过来又扭过去。

5、博饼(跋饼):是起源于厦门中秋传统活动随之传播至闽南地区,始于清初,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闽南人对历史的一种传承。相传,中秋博饼,是郑成功屯兵鼓浪屿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而发明的。于是,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成了如今闽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6、舞龙:俗称玩龙灯,是一种中国民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传统的一种民俗文化。

推荐
© 2025 奥兑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