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来·韦庄
去岁辞巢别近邻,今来空讶草堂新。
花开对语应相问,不是村中旧主人。
译文
去年辞别巢穴与邻居们道别,今年再来到这里,不想见到的却是焕然一新的草堂。
花儿盛开,燕儿相对低语,应该是在说着,这里的主人已经不是去年的了吧。
解析:拟人化的燕子口吻切入
很多表达此类情感的诗歌,都会选择一些自然界的物象来抒发。读这首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刘禹锡的《乌衣巷》以及岑参的《山房春事》其二,两首都是吊古之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同样是用燕子作为意象,是说以往出入王谢家屋檐的燕子如今已飞入寻常百姓之家。而选择用旧时繁华的王谢之家,对比更加强烈一些。
而岑参《山房春事》中“庭树不知人尽去,春来还发旧时花”是用无知无感的庭树,依然开着旧时的花朵,来衬托对过去的流连,以及人事的浮沉。
但这二者,主体均是从怀旧人的角度与口吻切入,无论燕子或者庭树都好,都是抒情主体眼里的一个物象。
再看韦庄这首《燕来》则不太一样,整首诗里,没有“我”这个抒情主体的出现,而都是拟人化地从燕子的角度和口吻来书写,昨年燕子辞别,今年再来,见到的是焕然一新的草堂,相对低语,这里的房主已经不是昨年的旧主人了
燕来筑巢代表春天的到来。
因为燕子是春天的代表性鸟类之一,它们在冬天结束时回到故乡,开始筑巢生息,宣告着春天的到来,所以人们常说:“燕来南方过年,燕去北国迎春。
”燕子在人们心中有着特殊的意义,被视为吉祥、幸福和美好的象征。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也经常出现燕子的身影,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中的“燕然未勒归无计,加之罢粟心未定”,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