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是否需要为自己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主要取决于其在犯罪时的精神状态和辨认控制能力123456。
如果精神病人在犯罪时处于发病期间,且无法辨认或控制自己的行为,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那么不负刑事责任。但这种情况下,家属或监护人需严加看管,并可能需要接受医疗和社会干预123456。如果精神病患者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行为的能力,那么他们犯罪时仍需承担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13456。对于故意杀人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处罚范围从死刑、无期徒刑到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147。
这个主要看精神病人的精神状态,如果他的精神是完全错乱,就不用承担法律责任,但是他的监护人得赔偿受害者。
如果他的精神不是完全错乱,就要看他作案时头脑是否清醒,如果清醒,就得承担法律责任;如果不清醒,就不用承担法律责任,但监护人得作出赔偿。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精神病人执行不到财产,可以追加监护人的责任。监护人作为精神病人的法定代理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但是,具体是否追加监护人的责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判断,并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证据、法律规定等因素。
在实践中,如果监护人没有履行好监护职责,导致精神病人执行不到财产,监护人可能会被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如果精神病人本身存在过错或者行为能力不足,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在处理此类案件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出合理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