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真菌性土传病害,也可以通过病残体及种子传播。病菌会以菌丝体的形态分布在土壤及病残体小麦上,温度适宜后病原菌一般从根部和根茎结合部侵入,侵染小麦主茎和分蘖茎,然后随着小麦的生长发育扩展至小麦茎基部,该病具有多次侵染特点。
前期危害后的明显特征就是根部发生褐变,根部1-2节呈褐色,严重的时候变成深褐色,开始死亡。湿度大或中后期的小麦根部可能会出现红色或白色霉层。如果没有及时防治,后期会直接表现在灌浆期,小麦穗出现枯白穗,穗小籽少,根部容易折断现象,产量减少。该病除造成产量下降外,病原菌还可以侵染穗病造成穗腐病(赤霉病),并产生呕吐毒素等真菌毒素,影响小麦品质。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
1. 杀虫剂治疗
杀虫剂是一种有效治疗小麦黄叶病的方法。通过喷洒合适的杀虫剂,可以控制传播病毒的昆虫数量,减少病毒的传播。常用的杀虫剂有氧乐、敌敌畏等。
2. 抗病毒剂治疗,抗病毒剂是一种直接作用于病毒的药物。它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从而减轻病害的程度。目前,小麦黄叶病的抗病毒剂主要有拜防威、多菌灵等。
3. 激素治疗,激素治疗是一种增强植物免疫力的方法。通过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赤霉素和乙烯利等,可以增强小麦植株对病毒的抵抗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4. 防治措施结合,除了药物治疗,结合防治措施也是治疗小麦黄叶病的重要方法。农民可以采取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如及时清除病叶、合理施肥、加强灌溉等,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