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人是来自中国四川省阆中市的居民。阆中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是四川省下辖的县级市之一。阆中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阆中人通常以其勤劳、善良和淳朴的性格闻名,同时也以其独特的方言和风土人情而被人熟知。阆中人对于自己的家乡有着强烈的归属感,以及对于传承和弘扬阆中历史文化的责任感。
阆中在唐朝时期被称为保宁府,因为在唐朝时期的阆中曾经有许多战乱,使得居民的生活变得艰难。保宁是“保护平安”的意思,据说当时的皇帝李世民下令将此地改名为保宁府,旨在保护居民的平安和安定。此后,阆中就成为了重要的军事要塞和商贸中心,随着时间的推移,阆中逐渐发展成为了一座文化历史名城。因此,阆中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使得保宁府这一称号一直延续至今。
阆中是华胥始母的故乡,华胥传说为人祖伏羲的母亲。文字记载见于《路史》:“太昊伏羲氏,母华胥,居于华胥之渚。”
对于这个记载,《路史》作注说:“所都国有华胥之渊,盖因华胥居之得名,乃阆中渝水也。”
阆中民间传说,华胥在阆中南池(古称“彭池或彭道将池”,即今七里坝、马驰坝整个地区,唐时犹为大泽苍池)边孕育生下伏羲。阆中古有慈凫乡,包括今彭城镇、双龙镇、七里镇等地区,慈凫这个地名,就来源于“伏羲”之名。华胥生下伏羲后,随部落向北迁徙,越过秦岭到达甘肃天水成县,创造了辉煌的华夏文化。据西安地方载,华胥最后死于陕西兰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