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亲属提出赔偿的方式主要取决于案件的性质和所在地的法律规定。
在刑事案件中,如果犯罪行为造成了被害人死亡,死者的亲属有权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民事赔偿。赔偿的范围可能包括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等。具体的赔偿金额和赔偿方式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被害人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的法律规定来确定。
在民事案件中,如果被害人因侵权行为导致损害,其亲属也可以代表被害人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侵权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赔偿的范围可能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无论是刑事案件还是民事案件,被害人亲属在提出赔偿时都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据材料,如医疗记录、费用清单、收入证明等,以证明被害人的实际损失和赔偿的合理性。同时,被害人亲属还需要了解当地的法律规定和诉讼程序,以便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权利。
1、承诺者对被害的法益具有处分权利,对于国家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不存在被害人承诺的问题,只有被害人承诺侵犯自己的利益时才有可能排除犯罪成立。如张三对李四承诺把王五的车毁损,若李四将王五的车毁损则构成犯罪。
2、被害人承诺事项具有一定的限度,超出这个限度,即使有被害人承诺行为人也构成犯罪。
3、被害人有承诺能力。承诺者对所承诺的事项具有正常的理解能力,因此幼儿、精神病患者承诺无效。
4、被害人的承诺必须是其真实意思表示。承诺必须出于被害人的真实意思,基于强制、威压作出的承诺,戏言时作出的承诺不影响行为的犯罪性。
5、被害人承诺必须事前作出,被害人在结果发生前如变更承诺,原承诺无效,事后承诺不影响行为成立犯罪。
6、经承诺所实施的行为不能超出承诺的范围。如甲仅承诺让乙打一耳光,乙却将甲打成脑震荡,乙便构成故意伤害罪。另外,有些虽经受害人承诺不构成犯罪,但触犯其他犯罪仍应以其他罪名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