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遇到捏泥贴在纸上不稳的问题时,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确保纸张表面干净平滑,这样泥土才能更好地粘附;
其次,可以在泥土和纸张之间加一层薄薄的胶水或白胶,增强粘附力;另外,也可以在泥土底部加一些重物,如小石子或硬币,使其更加稳定;
最后,注意泥土的湿度,太湿或太干都会影响稳定性。
1、将泥土放置于木盆或其他容器中,加水和成泥浆,用丝网将泥土中的沙石和杂物去掉,然后把泥浆置于太阳下,将多余水份蒸发掉,使塑泥的软硬程度适中。第二步,将塑泥切成块状,用塑料布包好备用。
2、取长度和宽度不同的竹签若干,将竹签的一头削尖,并打磨光滑,用这种方法制作大、中、小号塑刀数把。根据泥塑的造型,制作木制或铁制的骨架,骨架可增加泥塑的坚固程度和造型的复杂程度。
3、泥与骨架备好以后,就可以动手上泥了,先在骨架上喷一次水,以便泥块与骨架能牢固地结合,不易掉落,上泥时,将泥块一块一块地堆贴在骨架上,用手按紧、拍实,然后层层加泥,用木槌或拍泥板将泥砸实帖牢,上大泥时,要从大处着眼、从整体入手,切忌缩手缩脚,陷入到局部细节的塑造中。雕塑是三维的实体,每添一块泥都要照顾到各个视角之间的关系,要经常转动雕塑台,不断进行观察比较.泥不要一次堆足,只要堆出大形即可。
1. 磨面:把净米磨成粉面,以前是要把蜕皮的米放在水里泡半小时左右再淘3-5次,放置在容器里滤去水分至米浸透,再用碾子压成粉面,如果不随时加工食品,磨好后需要摊开晾干,以免发霉。
2. 烫面:把面粉放到面盆中,用80-90度适量开水和成面团;
3. 上锅:准备半碗清水,放置面盆旁,双手蘸清水,取拳头大小面团,捏成窝头上蒸屉,全部上锅后旺火,开水之后中火13-20分钟(根据蒸食量大小调整时间)住火;
4. 出锅:将窝头直接铲到面盆中盖好面盆,稍稍降温;
5. 和面:待窝头降温至不烫手时,加适量干白面粉(面粉越多口感越甜),蘸香油水(温水加适量香油)和匀成面团;
6. 拉灯:先介绍最普遍的圆灯的拉法,准备一根约1米白线,泡制香油水中备用,取出一块面团揉成直径3~4cm的圆柱,用嘴叼住白线的一端,手捏住另一端绕圆柱一圈,线交接用力拉直,循环操作,用手蘸香油水将饼片整形,均匀的摆放到盖帘(一般指盛放面食的平板托篦),个个光亮细腻,清香诱人;另外还可以用手捏成各种形状,或生肖、或花鸟
7. 煎灯:锅里放少许食用油,六成热时把灯盏放进去煎至两面金黄中间棉软时出锅(过去经济条件限制,主要以煎食为主,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逐渐演变成炸食,其成色和口感比煎食更好);
8. 食用:煎或炸好后,可直接食用,也可蘸白糖食用,外焦里嫩、甜香滑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