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汉语二级字,读作胭(yān),一种红色颜料,可作化妆用品,亦是国画色。
基本字义:〔胭脂〕一种红色颜料,可作化妆用品,亦是国画色。简称“胭”,如“胭粉”、“胭红”(“脂”读轻声)。
【详细字义】〈名〉形声.从肉,因声.双音词“胭脂”:红色颜料。妇女用于涂脸颊或嘴唇
不适合在北方养殖。胭脂鱼是三峡库区濒临灭绝的长江稀有珍贵鱼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从上世纪90年代起,金万昆开始从南方引进胭脂鱼进行养殖,经过10多年驯化养殖后,从2015年开始实验人工繁殖,第一次就成功繁殖了3万尾鱼苗
胮是康熙字典中的一个字,指的是用肉、鱼、虾等食材做成的肉泥状食物,类似于现在的鱼胶、虾饺等。在古代,胮是一种常见的食品,被认为是高档美食。康熙字典中的解释为:“用鱼、虾制成肉饼,加姜汁、醋汁等作料,晒干食用。”可以看出,在古代人们对于食物的制作和加工已经有了很高的技术和烹饪水平,胮也反映了古代饮食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