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踏飞燕是北朝时期著名雕塑作品,是中华石刻艺术精品之一。
2. 马踏飞燕高46.5厘米,底座长28.5厘米,底部长方形,上部为马和飞燕的姿态雕刻。
现收藏在山西博物馆。
3. 马踏飞燕是中国古代艺术中马与鸟的结合所创造的奇妙形象,其表现力和形式美在当时堪称独步一时,并给后来的艺术家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马踏飞燕”意思是:奔马正在作凌空掠过燕背的飞驰,飞燕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
马踏飞燕又名“铜奔马”“马超龙雀”等,为东汉青铜器,国宝级文物,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铜奔马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显示了一种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是中华民族伟大气质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