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给文与可的题记是《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这是一篇文艺随笔,同时也是一篇悼念性的记人散文。苏轼在文章中提出了“胸有成竹”的文学批评观点。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的创作背景是这样的:元丰二年(1079)七月七日,苏轼在晾晒书画时,发现亡故的好友兼表兄文与可送给自己的一幅《筼筜谷偃竹图》。睹物生情,苏轼写了这篇杂记。文与可生前曾以这样的竹子为题材,作画赠与苏轼。
文章以这幅画为线索,叙述了苏轼与文与可的深挚友谊及睹物思人的悲痛。文章写得庄谐相衬,情深意切,体现了苏轼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特点。在这篇文章中,苏轼称赞文与可“胸有成竹”,即在画竹子之前,内心已经具备了画好的竹子的形象。
总的来说,《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不仅表达了对文与可的悼念之情,还展现了两人的深厚友谊,同时也体现了苏轼对文与可绘画技艺的高度赞赏。
苏轼曾在一次与文与可的交往中,用“真心不变,情意相待”这句话作为题记,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真诚的追求。这句话简短明了,却充满了深意,体现了苏轼追求真诚友谊的态度和品质,也给我们提出了对友情的思考和渴望。在当今社会,这样的情感很值得我们去珍惜,去品味和追求。
是建安
苏轼是宋仁宗嘉佑二年,即公元1057年高中的进士第二名及第,同榜的第一名状元是建安的章衡,眉山苏轼为榜眼,同榜的进士有名的还有曾巩、章敦、苏辙、张璪、张师道、邓文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