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绘画史通常分为四个时期:
中世纪(约 400-1400 年):宗教主题主导,以象徵和平面风格为特征。
文艺复兴(约 1400-1600 年):重新发现古典主义,注重透视、解剖和自然主义。
巴洛克和洛可可(约 1600-1780 年):戏剧性、奢华和运动感盛行,以强烈的色彩和复杂的形式为特征。
西方经济学中一些常见的专业术语和短语包括:
Elasticity:弹性,表示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变化的反应程度。
Comparative advantage:比较优势,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一种产品时,相对成本较低,比另一个国家有优势。
Supply and demand: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学中描述市场行为的两个基本概念。
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Marginal cost:边际成本,指生产或消费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所引起的额外成本。
Marginal utility: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消费某一物品时,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Comparative statics:比较静态分析,指分析经济变量变化时的不均衡状态以及达到均衡的过程。
Differential calculus:微分学,用于研究经济变量的变化率和最优化的工具。
Integral calculus:积分学,用于计算经济变量的累积效应和总体效应的工具。
Supply shock:供给冲击,指影响市场供给的因素发生重大变化,导致供给曲线移动。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西方经济学专业术语和短语,了解这些术语和短语对于理解经济学概念和理论非常重要。
西方芭蕾舞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意大利的宫廷舞蹈逐渐发展成为芭蕾舞的雏形。随着贵族社会的兴起,舞蹈逐渐成为一种精致的艺术表现形式,融合了音乐、戏剧和舞蹈。
随着时间的推移,芭蕾舞在法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舞蹈形式并且奠定了现代芭蕾舞的基础。
后来,芭蕾舞传入了俄罗斯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现代芭蕾舞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