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是历史上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他的言行既有深刻的思想,又有丰富的修养。他的经典语言总结了他的智慧和见解,是许多人从中汲取启示的宝贵财富。
董卓的经典语言包括“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百姓若一心,则为上策”,“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等。这些语言体现了董卓的治国理念和领导才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学习。
有
2008年,西安到宝鸡的高速公路改扩建过程中,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对征地进行勘探时,发现了一个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的烧制陶器的综合作坊。说白了,这里就是当时一个超大型的建筑材料制造厂。
由此,考古学家认定,这周围一定有古城。2010年7月1日,附近的一位70多岁老人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的线索:村里麦地的高压线塔下面,应该有"东西"。至此,《三国演义》和史书上记载的,董卓的郿坞得以重见天日。
经过探测,郿坞边长有160米,墙体厚度达7米的。城墙四角有角楼,只南面有一个城门,城外挖有宽8米,深3米的护城壕沟。在当年,这确实是座坚不可摧的城堡。
董卓进京的建议是由袁绍提出的。袁绍作为世家公子哥,认为董卓是一个可靠的人,可以让他进入京城以胁迫何太后打压宦官势力。
袁绍利用了自己的“假节”权力,下令让董卓进京,并在洛阳城西的平乐观接见了他1。尽管何进对董卓有所保留,但最终还是听从了袁绍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