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江畔独步寻花八斗的讲解
时间:2025-05-13 04:38:28
答案

“江畔独步寻花八斗”是唐代诗人张若虚所作《春江花月夜》中的一句诗。诗中的“八斗”指的是一种量器,相当于现在的半斗,表示诗人采了很多的花。这句诗以江畔独步的姿态表现了诗人对春江花岸沿途所见所闻的爱恋和赞美,通过寻花增强了对春景的感觉,象征人生的行走道路中,要珍惜身边美好的风景。诗意深刻,意境优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江畔独步寻花倚字有何妙处
答案

妙处是:一个“倚”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与微风相伴相亲,和春光融为一体的姿态意思是:靠着。表现出作者对大好春光的陶醉、喜爱之情。

意思是:靠着

[原文]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唐代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译文:

黄师墓地前的锦江水向东流去,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使人感到有些懒困。忽然看到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却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呢。

江畔独步寻花八斗的讲解
答案

诗意

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数不清的花朵把枝条压得都低垂下来了。蝴蝶经常在花丛中飞舞嬉戏,玩到舍不得飞走。自在逍遥的黄莺,也在树上唱着动听悦耳的歌曲

❂ 注释

1. 黄四娘:“娘”是唐代对妇女的美称。杜甫的邻居。

2. 蹊:小路。

3. 留连:徘徊,捨不得离去。

4. 恰恰:形容莺啼的声音和谐动听。

❂ 赏析

这首诗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春花之美、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这就是末句的意境。

❂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杜甫居成都郊外草堂,时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这是他写这组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第二年(一说第三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推荐
© 2025 奥兑百科网